第3區塊
第4區塊
第5區塊
第3區塊
望安花宅

望安花宅

位於澎湖望安鄉中社村的中社古厝,這裡已經被列世界一百處瀕臨滅失地點, 目前已正式登錄為文建會之「古厝保存區」。
桶盤嶼

桶盤嶼

澎湖群島中玄武岩柱體最大且最具規模的島,因形狀相似桶或盤而得名。 岩柱顏色因氧化變成淺棕色,頂部則風化成球狀構造, 所以有「澎湖黃石公園」之稱。
蓮花台

蓮花台

桶盤嶼西南海岸有一海蝕平臺,又被稱為浪蝕臺 從遠處看起來就像蓮花座,因而被命名,當地人也稱之為「蓮花臺」。
中央老街

中央老街

澎湖發展最早的一條街, 因此有「第一街」之稱, 民國73年正式將中央老街列入「古蹟保存特定區」
四眼井

四眼井

有四百多年歷史。 原本是一口巨大的井,後來為了防止居民取水時跌入,使用花崗石條覆蓋, 分割成四個石環小孔,因造型非常奇特,所以稱為四眼井。
吉貝嶼

吉貝嶼

澎湖本島只需20分鐘即可抵達 整片的白色貝殼沙灘,砂質細軟 且潔白閃耀。金黃沙尾與碧海藍 天相輔相成,絕美景色在退潮時才會浮現。貝嶼同時也有許多水上活動,衝浪、 浮潛、甜甜圈、香蕉船及水上摩托車...
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

石滬是一種傳統陷阱漁法,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 是在潮間帶區域堆砌弧形石牆,利用海水漲潮及魚群迴游捕捉魚群,
小臺灣

小臺灣

「小臺灣」位於臺灣澎湖縣七美鄉七美嶼東部, 其實是一個經過長年作用而形成的天然海蝕平台, 因退潮時輪廓酷似台灣本島的輪廓而得此名
小池角雙曲橋

小池角雙曲橋

雙曲橋正好位在潮間帶上,澎湖小池角雙曲橋,擁有台版馬爾地夫名號, 海水清澈見底無比湛藍。
池西虎目滬

池西虎目滬

除了有名的七美雙心石滬外,沒想到澎湖本島也有單心石滬可以看! 其實澎湖蠻多心型石滬的,只是這個保存的最完整, 建議在滿潮後兩小時內來,石滬才會露出來,水位不會太低才有漂亮的海喔
目斗嶼燈塔

目斗嶼燈塔

目斗嶼由玄武岩組成, 全島周長843公尺, 相當迷你,吸引許多熱愛浮潛的遊客前往。 這裡最醒目的地標 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的目斗嶼燈塔, 目斗嶼燈塔號稱是遠東第一高的銑鐵燈塔。
摩西分海

摩西分海

奎壁山地質公園包含奎壁山和赤嶼, 海水退潮的時候會露出一條S型的長長的礫石路, 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可以在退潮的時候走到赤嶼。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這片大菓葉玄武岩因為整片山壁都是這種柱狀節理, 而且高度夠高,形成非常特殊的景觀,而且每逢大雨過後, 玄武岩前方的凹地正好盛接了積蓄的雨水,整塊高聳的岩壁倒映在水面上, 形成非常獨特又令人驚奇的畫面